英语课代表哭着说不能再深了,因课堂讨论内容超出她的理解范围,让她感到无比压力与困惑
最新消息:一项新的教育研究表明,课堂讨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讨论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面对激烈的课堂讨论时选择沉默,因而各种情绪如焦虑和挫败感悄然产生。
深层讨论与情感压力
在一次英语课的讨论中,课代表因无法理解讨论内容而流下了眼泪。她跋涉在课堂上,面对力争典故和复杂语法结构的同学们,她感到无比压力与困惑,仿佛每一个环节都迎头赶上。众所周知,课堂环境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压力的温床。心理学家Fritz Heider曾指出,当个体觉得无法掌控外部环境时,内心的焦虑便会逐渐加剧(Heider, 1958)。
有网友分享了他们的看法:“这种情形似乎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同学在讨论时,知道自己有许多缺陷,却心有不甘。”“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这也反映出课堂讨论中存在的一种普遍认知—讨论虽然促进了思考,但同时也可能让一些学生感到孤立无援,尤其是当气氛变得激烈时。
课堂讨论的双重属性
教育心理学家John Dewey在其著作中提到,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这并非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效(Dewey, 1938)。有些学生或许在听的过程中获取了酸涩的知识,但无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力量,这让他们在讨论中越加感到挫败感。因此,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情感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当谈及课堂讨论时,另一些网友表示,多元化的参与形式可以显著降低学生的焦虑感。“有时候,主流观点的冲突会让我们单一的视角倍感压迫。老师如果能创造一个多元讨论的空间,或许更多人能够敢于表达。”这使得我们认识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参与者情感的引导者。
如何缓解讨论中的困惑
面对课堂讨论的困扰,教师与学生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教师可以提前进行预习材料的简化,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理解,避免在讨论中碰到认知崩溃的局面。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也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课堂不仅仅是知识获取的渠道,更是相互支持与成长的平台。
有研究表明,构建支持性学习环境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遇到的压力(Tomlinson, 2001)。课堂讨论可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降低单个学生的压力。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参与感,也提升了讨论质量。
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确保每位学生在课堂讨论中都有发言的机会?是否存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减轻学生因理解不足而产生的焦虑?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科学依据的探讨与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参考文献:
- Heider, F. (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Wiley.
-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Kappa Delta Pi.
- Tomlinson, C. A. (2001). How to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xed-Ability Classrooms. ASCD.